人與人之間,有來有往才是最好的狀態(tài)。
成全他人,其實也在成就自己。
很多時候,相互合作遠勝于一個人孤軍奮斗。
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,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。 有人愛熱鬧,有人喜獨處;有人雷厲風行,有人不疾不徐。 恰如黃山迎客松不嘲石縫小草的卑微,深谷幽蘭亦不羨牡丹傾城的富貴。 若總以己度人,世間皆是刺;若能換位體諒,處處可見春。 《論語》有言:“君子和而不同?!?/span> 世間情誼萬千,若不能以兼容之心相待,縱是金玉良緣,亦會化作鏡花水月。 一個有修養(yǎng)的人,不強行給他人灌輸自己的觀點,不片面地去衡量別人的對與錯,不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他人的是非。 眼界越寬,越懂得尊重他人的“不同”。 心若如海,自有千川奔涌;人若容異,方能遇見天地遼闊。 俗話說:“熟不逾矩,親不越界?!?/span>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需要找到那個恰到好處的節(jié)奏和距離。 過近,則容易碰撞出摩擦;過遠,又顯得生疏冷淡。 不偏不倚,見好就收。 保持適當?shù)倪吔绺?,是維持關系長久和諧的關鍵。 有了分寸,才知道進退有度,明白適可而止,彼此關系才會更加穩(wěn)固,相處才能更加和諧。 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 位置不同,看待世界的角度,就會不同。 將心比心,感受別人的難處,體諒別人的不易,是一種善良。
人與人之間,最重要的就是“分寸”二字。
內心有分寸,不會輕易評價;懂得進退有度,亦不會肆意傷害。
學會換位思考,站在他人的立場看事情,才會擁有不同的答案。
很多時候,并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,只因位置不同,角度不同,所以擁有不同的觀點、看法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處事原則,誰也沒有資格去評判他人的是非對錯,無法強求他人與自己做到一致。
從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,不僅能減少人際交往中的矛盾,自己還容易贏得別人的欣賞和尊重。
在成全他人之時,其實也是在成全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