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棄疾有一句詞:嘆人生,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
古往今來,生命的底色便是如此,有太多不如意。
面對生命里的無常,與其焦慮,不如試著去允許和接受。
允許一切發(fā)生,是最強大的力量。
人活一世,有成有敗,正是悲欣交集。
一帆風順的,不見得可以永 遠得意;屢屢碰壁的,未必不能咸魚翻身。
跌宕起伏是人生的本相,事與愿違是人生的常態(tài)。
人生在世,更常見的可能是一地雞毛和求而不得。
如果放不下內心的執(zhí)著,這一生就注定會過得特別辛苦。
人生總是有笑有淚,接受生活的不完美,才能真正放下自己的執(zhí)著。
人活一世,希望和失望總是并肩而行,不怨天尤人,才不會輕易被生活的苦難裹挾。
人生最通透的活法,是接受事與愿違。
人生,從來沒有白走的路。
千萬別因短暫的不如意,就自怨自艾。
要相信,所有失去的東西,都會以另一種形式回歸。
大文學家蘇軾一生起起伏伏,充滿悲歡。
從京都到海南,從炎熱到酷寒,他都經歷過。他曾在王宮夜宿,陪伴天子左右,也曾在鬧市喝酒,與莽漢為伍。
蘇軾在收到貶謫到海南的詔書,也曾心如死灰。
可他轉念一想,這又是一個巨大的契機,一個傳道的契機。
海南未曾開化,他可以把儒家的理念帶去這片蠻荒之地。
貶謫之旅,就這樣變成傳道之路。
蘇軾在海南的草屋中抄書、教書,很多人慕名前往。
海南文化漸興,他憑一己之力,開一方文脈。蘇軾去世之后,海南出了第一位進士。這片與世隔絕的大陸,終于不再荒蕪。
古人說: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。
人的一生中所遭遇的困境和不解,在當下或許是難以接受的。
但在過后某一時刻會突然覺得,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,都該喜歡那一段時光,完成那一階段該完成的職責。
所有經歷,皆有因由;所有事與愿違,都是另有安排。
有句話說得很好:“命運的戛然而止,有時也是禮物?!?/span>
生活若是痛擊我們,那就在跌倒時引吭高歌。
我們總要有為了夢想跌得一身傷的勇氣,縱使歸來時一無所獲,但至少日子有了向上的底色。
有些事情發(fā)生了,不一定是命運的不公,或許只是給你的考驗。
內心真正強大的人,允許一切發(fā)生。
不要活在虛妄的過去,不要為曾經做太多假設。
面對事與愿違,我們可以試著接納,試著擁抱所有的苦難,然后消化它,使之成為前進的能量。
人生在世,現(xiàn)實與所愿背道而馳是常態(tài)。
若強求所失去的,那么只會因陷入痛苦而遺失命運所贈與我們的驚喜。
因此,不管正經歷著怎樣的掙扎與挑戰(zhàn),我們都要保持快樂,相信未來。
不必后悔選擇,不要害怕失去。
放寬心,堅持住,日日向上實屬不易,但峰回路轉的確可求。